代号221:震惊世界的东方“巨响”,是共和国的“奇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祖国今天的繁荣富强我们有目共睹,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也是不少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可是,有关这段历史的具体故事,却一直很少被解密。
你可能不知道,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没有名字,只有一串代号,地图找不到,知道的人少之又少。
半个多世纪前,罗布泊戈壁深处的东方巨响让世界为之震惊,却很少有人知道,中国最早的原子弹、氢弹其实都是在这里研制出厂的。
它,就是221基地!
从上世纪5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数百名中国顶尖的科学家、上千名大学生以及数以万计的工人、解放军战士来到这里,隐姓埋名地奋斗了30多年,将金银滩建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
他们中有一线的科技工作者,还有技术工人,还有那些后勤人员。那遥远的地方在祁连山脚下,一年里面大概有七八个月是冬天,尤其在221基地初创时期,基本是饥寒交困的状态。
这些远离家乡的人们,有父与子的牵挂,有恋人间的依依不舍,也有对家庭的责任。有人可能昨天还带着老婆孩子游西湖,第二天就手握一纸调令前往青海湖。还有人因为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只能把对家庭的热爱,对家人的思念深藏在日记里,直到家人整理遗物时才被发现。
221基地那些年近七旬的老人,至今还保留着原来在221厂上班的各种证件,叠得整整齐齐,锁在保险柜里。221厂,对于他们,是什么?并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沉淀淀的荣誉。虽然没有制造过原子弹,而“我们221”这个称谓,足以让他们骄傲与自豪。
这些老人介绍,当年,在221厂上班的夫妻,因为保密原则,相互不知道自已的另一半所从事的职业,在哪个分厂上班,不能问不能打听;据说,当年,221人写信给家里人,回邮地址也不是221厂的地址;据说,缺吃少粮的年代,221人自给自足,自己种庄稼自己养牛羊,遇到农忙,所有工厂的工人必须要去农场帮忙收庄稼。据说,当年这小镇的街头,上下班,自行车比现在的人还多.......
近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牵头,青海省广播电视局、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代号221》为我们揭开了这段值得铭记的回忆。
纪录片《代号221》总导演李晓这样说道:
“这些老人因为职业的特殊曾经一度保持沉默就像草原的星空一样隐没在寂静的黑夜中但把他们汇集起来就是璀璨的银河。”
纪录片共分三集,每集45分钟。
第一集以建厂为主线,以建设者当下状态纪实为副线,讲述221厂初建时期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
第二集以原子弹研制为主轴,以原子弹研制参与者重返221厂的纪实切入,展示鲜为人知的原子弹发展历史。
第三集从氢弹的制造说起,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221厂决定退役撤厂销号,到今天原厂址向旅游功能转型,以现实角度关照中国从拥有核武器到无核化的大国担当,彰显昂扬奋进的中国精神。
片段:王俊卿临青海湖悼念战友王立臣,血肉之躯铸成核事业
片段:102车间成爱情发源地,谢建源感激爱人理解与支持
《代号221》旨在挖掘大历史背景下普通人的生命故事,从不同剖面解读不一样的“两弹”研制历史,通过亲历者故地重游,为观众分享当年的青春往事,用动人的细节还原221基地那段激荡人心的风云岁月。
该片目前已在上海东方卫视、青海卫视首播,错过首播的朋友也不要着急,10月2日至5日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实频道每晚20:00同步播出,此外,CCTV-9也将跟播,同时将于各互联网平台播出,欢迎大家观看!
(中国核网整理报道)
近期热点
温馨提示:如果不想错过“中国核网”的文章,请进行以下操作:进入“中国核网”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汇集核能资讯
服务核能发展
中·国·核·网
联系邮箱 :nuclear_net@163.com
小编微信:zghwxb